新闻频道 >> 口碑人物 >> [第9期]格力董明珠:在世界各地有工厂并非国际化

[第9期]格力董明珠:在世界各地有工厂并非国际化

口碑家电网  2012/4/9 17:59:06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2-4-9)  企业管理网讯:据福布斯中文网消息,在竞争激烈的空调行业,企业除去自身发展的专业化走向,更多的放眼全球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作为空调行业的领头羊之一的格力空调又会怎样看待国际化。

    福布斯杂志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于近期专访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女士。

    《福布斯》:国际化过程中,贵公司宣传算是相当成功,那么海外发展平台的策略,要怎样去做好?

    董明珠:对于国际化,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作为格力电器来说,我们认为一个产品、一个产业真正能够国际化,支撑它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就是用它的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来确认它是否是国际化品牌。而不是说你在世界各地是否有工厂,你就是国际化,那个是简单的国际化。深层次的国际化一定是把自己的优质的产品、现代的高端技术、超越你同行的技术产品,同时还有个优质的服务,对消费者负责,你的作用的行为是对消费者负责,我觉得这是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简单是建个厂、出点产品,不能说是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它是百年企业,它不是做一年。怎样保证它持续发展,保证它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品牌,前面讲的3点:技术、品质、服务,我认为,这是国际化的标准。现在全球一体化了,经济也是国际化了,我们现在逐步逐步没有国界概念了。

    当然并不是说打破国界, 比如我是中国产品我就是好,美国产品就是好或就是坏,没有这个概念。可能我的产品,在美国、在全世界,作为一个空调产品,它在全世界是最好的。比如说电视机,日本的最好,或者汽车,我是假设,可能美国最好,所以很难说国际化就是一个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可。这是我们格力走得一个方向。前一阵我也去美国做了一个调研,从我渠道当中,从消费者感受当中,他们对格力还是非常尊重、认可我们这个品牌,我们质量确实让他们满意,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走国际化最重要的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我们现在也在国际一些地方建立了工厂,这些不是为了要国际化而建工厂,是因为那边有了我们的市场。比如在美国,我现在有可能就去美国投资建厂,因为美国人喜欢我们的产品,我刚才说了,我们用产品没有国界概念,哪个产品好就用哪个,我想格力国际化的方向就是要坚持在这三个条件下。

    《福布斯》:什么时候从美国回来的?

    董明珠:大概2个月前回来的,呆了10多天,接下来还要过去。

    《福布斯》:真正去投资工厂会是什么时候?

    董明珠: 我之前说了,这个投厂,很多人希望找劳动力成本低一些的地方去投厂,但是我觉得我是走品质路线、技术路线的,不一定要在劳动力低的地方建厂,当然也不是说不建,我不是以这个作为唯一的条件,而是以市场需求作为条件。

    《福布斯》:今年贵公司生产的产量是?

    董明珠:去年是400多亿,今年应该预计是接近600亿。

    《福布斯》:出口比例呢?

    董明珠:出口占到四分之一吧,它是同步增长,国内国外都在增长,国外增长最大的……说实话,空调生产,90%都来自中国,只是品牌不同。在中国的企业我们最注重品质和技术,如果我们就是没写国际品牌的话,没贴牌的话,它不是在我一家,还有其他家。可能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觉得有差异化,觉得这批空调不错啊,那批怎么不怎么样啊?可能是厂家不同,这个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研发新技术,我觉得落脚点还是想到消费者,如果我们循规蹈矩按照日本的发展来看,变频空调,除了同等条件我们可以达到它们的标准,在一些单项技术上已经超越(日本)我觉得这就是先进技术。我们在美国,家用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全球家电行业,家用空调我销量也是最高的。那没有理由不去为美国公民服务,这是彻底打破人与人的隔阂,这个是一种奉献的理念。

    《福布斯》:今年的生产量是多少台?

    董明珠:今年应该是2500-2700百万套,今年会突破到(我说的是冷冻年)2700万套。

    《福布斯》:格力出口美国的比例是?

    董明珠:美国很多是贴牌过去的,出口比例在总量里面占到20%。因为它不是全是我格力的品牌,有些是贴牌的过去的。GE啊,越客啊,惠而浦啊,格力比例在10%左右。其实我觉得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对方有个理解的过程,都是要注重消费者利益,可能今天你不认识我、明天你不认识我,但是我相信未来你一定会了解我,这要有个过程。你在中国呆了20多年,中国的变化你也可以看到,非常快。中国在发展也会有这样那样等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不管怎么说,老百姓生活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福布斯》:在谈到格力在美国人眼中的品牌定义,它和在中国的有差别吗?

    董明珠:我觉得不一定是美国,在全球,当中国产品走出去,确实有两部分背景,一部分是外资产品在中国贴牌,由于过分压榨价格,这样就导致企业承受不起,它未必能给你按照很好的标准给你生产产品,可能就会偷工减料,不一定用一公分厚,比如电源线原来直径是20,现在外面有塑胶圈,可能就变成15-16。都是成本的压榨,也会导致问题。还好就是,企业都希望走出去。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的是,可能别人认为产品卖到国外,就是国际化,其实不是这样,不能简单这样看。就是所谓出口,这个过程中又想拿市场份额,想多拿一点,宁可不赚钱,或者又想赚又想占据市场,互相之间就有个价格竞争。这可能是导致了我们一些小产品、小工艺品到了英国、美国,都是中国制造,这是企业家不正确的判断。

    企业管理落后?用《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了解您的企业管理成熟度,解决企业管理难题,激活您的企业管理系统。

    《福布斯》:中国在美国投资情况?

    董明珠:中国在美国投厂的真的不多,(Q: 为什么?)这个我没研究过,可能是成本太高吧。就说我在美国生产一个产品,一个员工,如果2000美金,一年是2万4,在中国就是2000人民币。对企业来说就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特别是当你不是拥有世界领先技术、核心技术的时候,更不敢去。你在那里成本这么高,自己又没办法和别人竞争,势必导致要降低成本,就流向那些低成本国家。

    《福布斯》:海尔很早就在美国那边就有厂,它是怎样情况?

    董明珠:海尔这个品牌比较早,曼哈顿有个总部,在那里建了工厂。我觉得很难说它对和错,其实美国也有市场也有需求,在美国建的话可能就要提高速度,在这里可能只能一天10台,在美国就是一天100台,用这个来改变高成本的差异,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不管怎样,它想走美国市场,它想走国际化没有错,但是结果怎样我们就很难知道。

    《福布斯》:你刚才说可能在想去美国建厂?

    董明珠:对啊,美国的消费者、渠道对我们评价很好,也认可我们,这是我的先决条件,还有就是我的技术可以领先于我干的这个行业,我就有这个能力去做。很多人放弃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去选择,可能是最好的时候。

    《福布斯》:要进入美国市场,是开自己的厂,还是考虑买别人的厂? 零售还是?

    董明珠:我还想咨询你呢,你认为去美国哪种投资方式更好。

    《福布斯》:在国内这边零售的店很多,一万多,会在美国有这样的机会吗,还是通过大的外国公司去?

    董明珠: 我在中国是1万多家店,还和百货公司合作,但中国毕竟是人口大国,十几亿,美国是地大物博,但是人不是很多。所以进行的模式还不是完全相同的。

    《福布斯》:技术很重要,但是品牌也很重要,销售也很重要,谈到市场也很难说,我认为海尔在美国做得还不错,但是还有些销售概念没有做到很好。

    董明珠:做得高端可能就不行了。

    《福布斯》:这样的经营模式是对还是不对,要做自己的判断。

    董明珠:这个经营模式没有统一的,可能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同一个目的地,但是走的过程中,你走得好不好很重要。我要到美国去,一定是高端的,先进技术的产品。

    《福布斯》:有一家公司是做家用工具,DIY产品,公司在苏州,美国竞争对手是Black&Deck,这个产业在美国渠道相当集中。外来的品牌没有盖好的公司,很难做。苏州这个公司是通过网上的电视广告,宣传,客户主要来源是女性,女性很多在家会买DIY。传统设备是黑色的,女的是希望橘黄色,品质还可以,然后设计改一下,也好,东西没有很重。这个苏州公司在美国发展的不错,原来是贴别人的品牌。技术够好,也有销售。……还好用的是Emison的压缩机。

    董明珠:它的压缩机我们也用,用大的。

    《福布斯》:全球市场的机会是哪些?

    董明珠: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是无限大,因为成熟的市场也到了换代的时候了,差不多10年了,该换了。这是一个需求,还有一个需求是我们现在去新兴国家发展,像非洲、印度,有很大空间。很多人不看好美国,因为美国是成熟市场,第二是美国的消费习惯比起中国要复杂一些,美国对服务的要求要高,有一些消费者有这样的条件,其实不一定是商家错,但是会带来很多后遗症,很多人不太看好。但是我们去看了还是觉得有希望的,我觉得我推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消费者内心对你品牌的尊重,这个非常重要。

来源:网易家电

标签
格力 董明珠 国际化
发布:平凡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