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口碑观点 >> 口碑聚焦:“骗补门”揭示行业隐患

口碑聚焦:“骗补门”揭示行业隐患

口碑家电网  2012/7/11 16:49:47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2-7-11)   中国家电企业集体“骗补”的报道再次闹得满城风云,海信跌停,美的市值瞬间蒸发36亿,让人不禁感叹媒体力量的强大,明明是一篇没有多少证据,措辞暧昧的新闻稿,却能让各大厂家,乃至美的这样的龙头企业如临大敌。内在逻辑是什么?“骗补门”只是一个引爆点,它只是像郭美美和水门事件那样,把某个行业,圈子里积蓄已久的矛盾与不合理,一次性激化,放大出来。同类事件之所以在从前没有造成巨大危害,是因为消费者,媒体,产业界人士对各类行业潜规则,体制隐患,投资陷阱都见怪不怪了。

危机公关切忌“撇清式”辩解

报道出来以后海信一连犯了两个错误,一是通过自己的媒体渠道忙不迭地“澄清”,试图洗刷冤屈,二是谨慎地使用了“误读”这个词,殊不知这就把自己推向了浪潮之巅。

首先,没有确凿证据的骗补指控一开始只在小范围传播,业内人和媒体已经都见怪不怪了,惊不起多高波澜,因为往年历届以各种名义推出的财政补贴都有骗补,所以今年265亿补贴政策正式出台之前,大家都感到信心不足,尤其前不久还刚爆出春兰贴假能标的恶性事件,当时就有人说,这次补贴想必也很难起到优胜劣汰,行业整合的作用。不过这倒是危机公关的一种思路,它需要的是英特尔式的“逆转思维”,用柳传志的话讲叫“我们先把水搅浑”,既然大家都这么干,那也就无所谓谁是骗补,谁拿实补了。

最聪明的作法是冷处理,你不关注它,这篇毫无新意的负面稿自然就沉下去,自生自灭了,我们跑新闻的最擅长把一件没多少新意早臭遍大街的行业消息,用夸张的语言重新包装,炒出新的新闻热点。原本一件圈内人见怪不怪,一般消费者无从知晓的平凡事件,海信这样的行业巨头竟然这么快就做出公开回应,而且用词暧昧,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会是:宁可信其有。

什么是“误读”?多数人理解为,大概确有其事,但没有那么夸张。加之家电行业利润微薄,创意匮乏,集团公司都炒股,炒楼,养猪去了,这些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堆积间接摧毁了消费者的信心,虽然它们还是会买大品牌的产品,但不是出于对品牌的热爱,而是选择余地实在太小,他们是品牌的骑墙派,容易接受媒体诱导,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我们的民族工业未曾,或者早已失却了在一般人心中的光辉形象。做不出过硬的好产品,没有到位贴心的服务,同时又把市场做的那么同质化,那么不透明,那么缺乏创意却热衷于自我吹嘘,消费者买单时就会充满怨气,除非他们投资了某个品牌的股票或基金,丑闻和笑话就搞的越大越多越有乐趣。

中国家电业不可能仅凭补贴摆脱困局

往更深层次挖掘你会发现,海信和美的究竟有没有骗补,已经不再重要了。关键问题是,这些名牌企业要让国家补贴到猴年马月?大品牌尚且如此,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在以前一篇评论4万亿产业振兴计划的稿子里说过,财政补贴无异于饮鸩止渴,道理有三:其一,给大企业补贴只能增加它们的“大企业病”,扼杀创新动力,鼓励它们过“北京大爷”(北京话叫‘老炮儿’)式的舒心生活。小企业得到了补贴就会拿来抵偿成本,但绝无可能增加研发投入。其二,家电市场的规模有限,你今年补贴是在透支来年的购买力,这和那些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套路相同,就是用未来的产能过剩来解决当前的产能过剩,结果是领导的政绩上去了,行业可能给搞垮了,很有点儿“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文艺范儿,用我们北京话讲就是“纯嘬死”。其三,行业潜规则是腐败的表象,或是腐败的结果,无论前后二者哪个为真,它都使我们原本就不景气的商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我们采访建筑节能补贴项目时,某位领导告诉我说,等到哪天民营企业离开政府也能独活,这个行业才算真正做起来了。今天我还看不见这样美好的前景,展会期间澳柯玛品牌经理冯波甚至对口碑家电网和央视记者说,“澳柯玛仍将以政策为导向”。所以我们干脆不要理解为“骗补”了,还是理解成“开源”式的财政补贴,比较文雅。不偏不倚地让大中小企业全都得着实惠又有何不可?因为反正补贴政策追求的就是眼前利益,所以骗补,实补在远期的效益其实没有分别。【C.C

    
发布:平凡   作者:常丞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