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现状与未来商业模式浅析
近期国内多支家电股呈下跌走势,由此引发内地主要家电零售商掀起史上最大规模的价格大战。深度分析此次战事的前前后后,笔者注意到,在目前电商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大环境下,苏宁电器7月底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6.69%,净利润则较上年同期下降29.49%。国美电器也于此前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对于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这样易成为众矢之的的电商来说,B2C本身都是一个“两难”境地——投入的话前期“烧钱”厉害,不投入则以后更没机会。在此情况下,业绩下滑、公司缺钱实属正常。目前的电商竞争主要以京东商城、当当网、苏宁、国美等为代表,而无一例外都是大量烧钱。只有当电商业务具备一定规模形成行业巨头鼎立的局面之后,各自优势才有空间得以逐步发挥,而目前看来,这种跑马圈地的局面还将持续。”
B2C电商领域,版图之争愈演愈烈,天猫、京东、苏宁捉对厮杀,掀起“史上最强的电商价格战”。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中国电子商务当前被“价格战”型模式主导这一现实。这种现象背后,受到某种商务力学的支配。中国电子商务最基本的力学关系,是小马与大车之间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匹小马占交易额不到5%,而实体商务这辆大车占95%。价格战主导中国电子商务,是由小马与大车的相对关系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这种关系:一是探究电子商务这匹小马,如何受到实体商务这辆大车的制约,说明电商价格战的背后决定因素;探究小马如何适配大车,使自己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必然,说明电商价格战的现实性;二是探究小马如何利用体现智慧的新战略带动大车,摆脱宿命的必然。说明中国电子商务走出价格战的合理性的价值来源。
面对B2C电商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曾鸣(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这样调侃:B2C只是一个过渡的商业模式,未来真正的商业模式是C2B(CustomerTo Business).B2C因为现实,所以是合理的;C2B因为合理,所以一定会成为现实。
B2C只是一个过渡型的商业模式?
要搞清楚制约电商发展的原因,就要从实体方面进行参照。如果以交易额测量实力,电子商务与实体商务目前的力量对比,,大约在5%对95%左右。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比,网络零售总额比例仍然较低。根据商务部数据,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而B2C数据只有1,040亿元,占比只有0.7%。在家电行业,创维与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等线上渠道合作,销量仅占整体的4%左右;京东商城的全部销售额仅仅为100亿元,占家电销售市场的份额不到1%,占苏宁电器销售额的比例不足七分之一。在服装行业,2009年国内服装市场销售额为13000亿元,而服装网络零售额占服装零售总额比例不到3%。
说这个是为了提供对天猫、京东、苏宁的价格战的一种新解释:如果占95%份额的实体商务盛行打价格战,只占5%的电子商务这个“小行星”,顺其自然就只能围绕着打价格战来运转。这不取决于天猫、京东、苏宁本身主观上愿意不愿意。最典型的是马云,一直倡导因小而美,但被现实国情左右,结果更多实现的是因大而美。天猫、京东、苏宁盛行打价格战,无他,一言以蔽之,争的就是(老)大——谁大,谁日子才过得美。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我国实体商务从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做大为追求,以价格战为手段,以粗放经营为特色的传统流通模式,它就象太阳吸着地球转一样,吸着电子商务违背自身本性,以实体经济的规律在运转。这是天猫、京东、苏宁电商价格战背后看不见的宏观之手。
我们从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中,可以观察出中国流通业95%中那一部分中,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和传统工业国的那些传统流通基因。而在淘宝这个平台上,我们却又观察到相反的世界潮流。淘宝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销售超过了在一、二城市的销售。这正是曾被主流遗弃的“小型化、分散化”的方向,在信息生产力条件下的复活。
电子商务作为恒星边缘的行星,只能作为战略之外的局部因素,服务、服从这个半农业-半工业的现代化定位。因此,即使电商从技术上打破资源的实体时空限制,实现城乡对等发展,摆脱以价格战为特征的中国制造粗放经营,但由于自身体量过小,难以让工业围着它转。电商不能从整体基本面上摆脱流通领域的中国制造模式(即价格战模式),深层的制约就在这里。正如曾鸣提出的那样:“只是用技术手段把零售环节做得较之以前效率更高一些,那么大家很难看到电子商务的未来。”因为世界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定位早已不再是效率,而是与价格战反方向的效能了。
以大为美的电商价格战现状
如今,B2C电商正以价格战的方式适应着传统现实。当前B2C市场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初级阶段的特征之一,就是电商服务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展开激烈竞争,大而不强。在竞争中,只有大的企业能够生存,它导致企业以做大为目标,展开投入竞争。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商家不惜在人力、物流、促销等方面进行大手笔投入。价格战争的就是一个“大”字。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强(利润)却难以做到。相反,竞争主要在导致利润流失的方向上展开。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B2C企业不断进行降价和促销。凡客诚品称,“虽然每天的销售额近600万,但凡客诚品一直在亏损,亏损数字达到上亿元。”京东的毛利率不高于10%,而国美和苏宁的毛利率却都在17%左右。
电子商务的真正优势在提高效能(即相对于复杂度的效率,或者说是灵敏度),越是复杂、多样,电商的优势越易发挥。仅仅追求以大为美,电子商务效率不一定比实体商务高。
另者,电商价格战反应了在不发达国情条件下,电子商务对现实的适应度。适应的第一个方面是价格竞争。团购的兴起,就是电子商务适应实体商务的表现。实体商务中间环节存在暴利,诱发了富有用户资源的电商网站,以低价竞争为诉求的模式的兴旺。网络销售模式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不是差异化和个性化,而是各种各样的价格竞争方式,如团购、限时抢购、秒杀和代购模式既吸引了众多网民的注意力,也扩大了网站的营销力和销售额。由价格竞争引起电商创新向粗放化方向倒转。例如,把百货化作为提高销售额、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当图书占比越来越低,但通过百货化扩张,已经拥有150万种商品。
适应的第二个表现是成本竞争。作为电子商务附带作用的成本优势最先发挥出来。例如,一些电器厂商库存周转率为50天,由于京东商城商库存周转率仅为11天,而实体商务为50天,因此拉扯着传统零售企业苏宁、国美、沃尔玛、银泰百货、家乐福等纷纷涉足B2C领域。相反,电商的差异化、多样化优势,反而受传统条件所限不太容易发挥。
适应的第三个表现是在渠道上,电商广泛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例如,麦考林邀请400余家实体加盟店,将实体商务延伸于一、二、三线城市。
适应的第四个表现是自建物流。由于实体商务欠发达,第三方物流发育欠佳,常常制约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发展。部分B2C企业不得不耗资巨大地自建物流。京东商城近几年将所融资金的70%用于仓储物流建设,在北京等5个城市完成了一级物流中心的布局,目前其三级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50个城市。
从这四个适应中可以看出,不是电商在以特有长处带动传统商务,而是以相对的短处带动传统商务,也就是比实体商务更低成本这一点,来补实体商务工业化未完成的课。这导致B2C平台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表现为商品品类、商业模式上雷同,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
大数据时代因小而美的C2B
业内人士一直在为寻找B2C电商摆脱传统引力进化方向上不断努力。传统商务虽然力量强大,但它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某经济学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创造的很大一部分财富消耗在流通环节上,这给中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阻碍经济转型,同时还会推高物价水平,阻碍消费的释放。”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绝不是必然。电子商务不必走打价格战的道路,他在适应现实的同时,还可以把自身的合理性发挥出来。随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电商将兴起。亚马逊销售超过3000万种商品,京东商城商品不过10万种,中国市场上因小而美的潜力十分巨大。电子商务只要发挥出自己,就能挣脱实体商务的传统引力。沿着这个方向去想,B2C最根本的出路将是C2B。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正在向这个新的方向进行探索。
B2C本身,只是一种通向真正电子商务的过渡形式。它之所以受到传统商务模式引力的吸引,最主要一点在于,它与传统商务一样,都是以B为核心,从B出发,最后才到达C的。而电子商务不同之处,从根本上说,不是简单提高从B到C的效率,而是从根本上颠倒B和C的位置,以C为核心,从C到B,实现“产消逆转”(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逆转)。
在产消逆转之前,大部分制造厂家可以给淘宝卖家做一个十万、五十万批量的定单,但不可能给一个淘宝卖家做一款只有五百更不用说只有一件的单。而在产消逆转条件下,具有柔性化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可以满足他们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的生产能力。传统供应链基本上是照28天左右的速度周转,而互联网的要求是7天甚至未来会更快。目前,产消逆转、人单合一已在海尔的生产制造中得到全面实现。
B2C电商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不会是过去B2C的简单延续,而更可能是向C2B跳跃、逆转。【星雅】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