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退休 或使美的转家族制为社会组织
何享健退休,可能是8月份最重大的行业事件,它使中国企业由家族制或国有制或集体所有制,进化到国际化的股份制企业迈出关键一步。卖股票的企业不一定是股份制企业,就像有议会的国家也未必是代议制国家一样,股份制的精髓唯体现在:1.民主化决策。2.共同所有权。3.大股东不能是国企或政府。我们某些企业政府控股在百分之五十上下浮动,或者上市后几个股东也还是国企,既没放弃控制权又上市,则上市是为了圈钱,而不是想改变所有权或提高效率。
从王政到共和或帝制也只在一念之间
何享健大概是从98年到00年间就开始策划改革,那时美的刚刚经历过权力之争和业绩波动,从后来国美,TCL,雷士的动荡来看,所有权不明,或想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家族制企业,或在谋划改制的国有制企业,权力斗争是与业绩下滑交替进行。中国现在这批成功的企业家大多由时事造就,他们依靠的是社会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型过程中暂时的供给不足产生的额外利润,产生于有缺陷的监管和质量保障体系。造就了这批企业家的是丛林法则,江湖规矩而不是市场原则,更不是企业家精神,所以我们无法走出去,而且在加入世贸组织,从而将真正的一流企业请进来以后,我们也应付不了自由市场竞争。所以想到要改制,问题是,在改革过程中,谁的利益将被放弃?
个人控股的家族制企业可以算作“王政”,若不改制,它将始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受雇佣的管理层得不到有效激励,二是接班人困境。可供创始人选择的只有那么几个儿子,很难保证他们具有接班人的品格和职业素养,且培养和竞争上岗的成本及风险过高。从历史上看接班人无非有三种主流类型,第一种是康茂德式的平庸储君,即使在管理团队充分限权的情况下,也难保不重蹈当年IBM和福特的覆辙;第二种是麦克柯里昂的艺术家儿子,或如宋徽宗,个人虽有才华却不能与集团系统相容,何剑锋似乎属于这个类型,如果没有强大的董事会加以辅佐和制衡,或者他主动放权,这一类型对企业的损害比前者更甚;第三种是奥古斯都和乾隆帝的类型,他们的才能远在创始人之上,家族制企业因此能帮助他们迅速掌权,减少内耗。
可以认为,只要能解决所有权和接班人的问题,家族制企业要优于股份制企业,不过反过来讲也一样,奥古斯都结束了所有权不明引发的混乱,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充分依靠职业经理人,这应该就是中国家族企业和那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未来改革的方向,它被历史学家称作“帝制”,但只要有法制和所有权的约束,它比徒有其表的代议制,民主得多。
赚钱是为颐养天年,将权力还给社会是双赢的结果
何享健的成功基于个人才华和幸运,很难复制,而且他的成功模式也会随着制度的改变而过时,所以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套现离场。社会对他所作出的贡献的回报是现金和名望,给予其家族以现金回报,他将公司的所有权和分配利润的权利留给社会,这就是双赢的结果。因人总不免衰朽,家族也终将陨落,只有制度和组织可以流传恒久,从经济效率或道义上看,几万名员工的祸福决不能寄托在创始人及其家族,或者寡头手上。既然创始人的义务远大于他的权利,他就应该具有像公务员一样,在退休后交出权力的觉悟。
现在的变数有三:其一,有传言说何享健套现四五十亿元去炒房地产,也可能在背后操纵美的搞关联交易,所以才命令何剑锋清理掉相关业务,不知是真是假?其二,何剑锋虽然没有入主美的,但他也进了董事会,等到美的一票元老卸任后他会不会重新掌权,也很难说,若他真有收回家业的野心,成功的机会要比黄光裕,吴长江大得多。其三,美的这几年改制都不成功,建立二级集团是因为事业部制的营销与管理成本过高,权力斗争频仍,此番废除二级集团是为了给职业经理人掌权开路,而不是为了提高效率,虽然宣传上说是组织扁平化有诸般好处,但这也就意味着先前的改制是失败了,改来改去,有的为权力,有的为效率,你的标准在哪儿?
除非美的能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否则所有权,接班人,体制改革就都依然前途未卜。【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