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高探营:性价比与质保行业最优
总经理办公室
志高探营从总经理办公室开始,气氛出乎意料得好,总经理汪喜洋和市场部经理李雷都很健谈。原计划1个多小时的访谈最后做到了3小时20分钟,汪总给我们讲了好多志高的创业故事,行业趣闻,雄辩滔滔,极具说服力。
小编与汪总畅谈
汪总的座右铭一个摆在桌子上,一个挂在墙上。一曰“为人民服务”,二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汪总和李经理都是从基层做起,经公司择优提拔上来的人才,深知志高定位,理解并信仰企业文化,所以全无架子,不兜圈子,更对诸如股价,盈利能力等尖锐问题对答如流,他全新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与市场部经理李雷一见如故
李雷极具亲和力,精通产品和销售培训,一方面他对自家产品极具信心,对志高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避讳产品设计和营销方面的一些不足,大胆谈了不少行业弊端。他的精力特别旺盛,稍后还要带小编一行去卖场逛逛~
荣誉墙
总经理办公室一共只放三样东西:沙发,桌子,荣誉墙,多余东西不摆。最多人眼球是这面荣誉墙,都是汪总的精彩瞬间,而他人生的辉煌无不与公司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志高人的原则认同与价值基础。
汪喜洋与李兴浩
传奇企业家李兴浩是汪总的人生导师,交谈过程中他几乎总能提到这位志高创始人,感慨他对员工的教育和示范作用,赞叹他的抱负,坚毅和谦逊,在我们看来这种风度在他们师徒间一脉相承,也影响到很多志高人,这是志高凝聚力和强大韧性的来源。
励志标语
两张纸基本能概括李兴浩的价值观,特色在于,这些话都是李兴浩用短信发给汪总的,用来激励员工和回答问题,汪总深为信服,于是摆出来自我鞭策。志高实践着德鲁克那种“企业是社会组织,要承担社会大学”的文化传承的理想。
汪总对学院派颇有微词
汪总也上过管理学院,但他强调实践,更看重在工作中磨练出的技能和心理素质,不好虚辞,这和某些擅长口号,不务实际的国企管理者形成强烈反差。
前往卖场
空口无凭,志高空调究竟好不好,云空调是怎么个用法,用户关注度如何,小编们还得亲眼看看。
李雷为我们演示云空调
摆在卖场的是只有8成完成度的样机,但远程操控和智能检测功能也已经具备,多媒体功能是志高的差异化思路,最终版本是什么样,还要耐心收集消费者反馈。
销售员也加入介绍
也许还是导购员说的更专业,因为李雷太客观了,而且市场问题考虑得更多,我们聊的重点集中在云空调的市场前景和用户体验方面。
多媒体窗口
给空调装上多媒体功能,是个绝妙的想法,但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争议,同行会质疑,空调的功能就是制冷制热,要多媒体功能,云功能有用吗?但有用没用需要市场检验,志高处理争议的办法是充分讨论,收集意见,等待反馈。已经订购的消费者有的提议扩大屏幕,换触摸屏,提高分辨率,但也有要求缩小屏幕的,志高还需要统计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要不要更换设计?
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我和李雷也掰斥了老半天。云空调采用新技术,而且达到了一级能效标准,性价比也比其它品牌高,但外观却和右边那台标准机没有差别,就很难吸引消费者优先选择或升级换代。但重新设计就要更换生产线,要权衡投入回报比,风险也不小。
自检界面
手机可以同步自检进度,只要空调开机即可进行。在客户群扩大后将会完善服务环节,后台已经建成,它还缺少一支庞大的技术支持团队,志高也在研究是否要将促销活动中的增值服务,与云空调一并常规化。若能实现,它又将重建行业服务标准。
时有顾客问询
我们的访谈被打断过好多次,因为来买空调的顾客太多,大多是关注质量和价格,对外观设计不很看重。李雷认为DIY面板设计不能推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成本,很少有用户愿意为它买单,毕竟空调不是奢侈品,不怎么强调艺术附加值。
主打节能和质保
志高的特色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它的性价比行业最高,它的零配件终身免费更换业务也非其它品牌可及,而最为同行所嫉恨的“高补贴率”则是产品和服务品质的经济后果。至于面板美观度,则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志高习惯将之归于“市场意见”。
手机客户端
它的睡眠模式和自检功能都非常厉害,应能赶在12月上量前把安卓客户端的优化完成,详细功能介绍请参考口碑评测~
不是讲解,而是讨论
目前志高云空调只接受预定,预计12月到货,实际上今年3月就已发布。延迟的原因,是还需要广泛征集用户意见,我们也提了几个,我和李雷相信,只有“辩论时互动”,才是用户体验的正确方式,用户握有最终表决权,而专家不应以权威自居。
小编,李雷,销售员合影
小编与李雷(左)告别
最后感谢李雷的全程陪同和热情讲解,我们也对日后活动达成初步共识,志高与消费者的互动绝不会少,敬请期待~【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