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前夜:淘宝双十二促销战前景评估
天猫参与促销商户是去年5倍,但缓解了缺货和服务器不稳定的问题,它不仅是营销的一次重大胜利,更是使零售业脱胎换骨之役,相比6.18那种单纯的价格战,淘宝双十一才算真正撼动了传动零售业的格局,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模式。人们对网购更狂热,更有信心,但相应地,也让更多商家尝到了“自造节”的甜头,希望跟在淘宝身后不断推动一轮又一轮的促销神话。
“双十二”已难调动更大规模的网购狂热
兵贵神速,以淘宝为首,众商家都希望带头大哥能带领大家“再赢一次”,但双十一总是更像“一锤子买卖”,大商铺可以赚到钱,它们给竞价排名投入更多,营业额也就能水涨船高。
但淘宝上的更多散户和天猫上的弱势品牌,很难从这种大型集中促销中反复得到实惠,原因很简单,购物平台始终受页面空间的局限,宝贵的促销空间唯有财者居之,普通商号尽管也有权叫价,但大品牌出的价永远比你高,因此马云标榜所谓“经济民主”的后果,就是要人人都花钱,但只有出价更高的少数商户能得到人人花钱的好处,相当于在这个平台上鼓励富人剥削穷人。
而且小商铺缴纳的服务费所占运营成本的比例比大品牌更高,从大型促销中赚取的销售额却更少,且不说它们还要牺牲一部分利润以换取规模或关注,还要承担B2C运营商打价格战的一部分成本,可想而知,频繁造势必将挫伤小商铺的参与热情。
虚假促销和敲诈用户让人心惊胆寒
虚假促销从卖场时代就很猖獗,如今更因为我国互联网监管法规尚未健全,更降低了商家 – 尤其那些大厂家 – 铤而走险的风险成本。无论淘宝还是京东,都在价格和服务管理体系中存在重大漏洞。比如京东的日用品和酒类,每逢像双十一这类大型促销来临前都会集中提价,啤酒较常见提价一二十元,为的是抵消返券的成本,由于有道等比价工具的引入,这类手段已逐渐能为更多消费者所识破,但总因法律欠奉而使京东方面屡试不爽。大家电遇到返券和满额减最多能涨价上千元,促使京东一遍遍以身试法的除了法律本身软弱的原因,还多亏了中国消费者的健忘和妥协。
淘宝最善于利用消费者的软弱和健忘,它超越那些传统的家电企业,将“删帖文化”发挥到极致。淘宝对付差评的方法,一是向商铺兜售删差评服务,每条168元,不讲价。这很像对竞价排名业务的有效补充,马云和商家皆大欢喜;另一种缺德了点儿,就是不分昼夜给消费者打骚扰电话,以恐吓威胁的手段迫使对方放弃差评。如果最终淘宝店能够实现零差评,这一评价体系也就随之瓦解。
自造节和虚假营销都无异于饮鸩止渴,它营造出一阵短暂繁荣的虚假效果,若用作招揽商铺入驻的营销手段,一旦商铺进去以后赚不到钱,那么如今看似坚不可摧的淘宝霸权在顷刻间崩溃也不会出人意料。
双十二战役,让我们拭目以待!【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