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平板年销1500万台,创中国电视第一品牌
(口碑家电网-2012-12-19)
TCL LCD年出货量1500万台
TCL平板电视2012年出货量达到1500万台庆功会,于昨晚在金隅喜来登饭店举行,公司经理人团队,行业专家和媒体同行欢聚一堂,总结了这一年来的成绩,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对来年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和远景规划。
前年李东生提出要追求千万级规模时,还遭到部分专业人士的怀疑和攻击,而就在轻松破千万之后,今年只用了三个季度就又破了去年的记录,业内人士又都开始畅想2000万。究竟TCL的核心竞争优势何在,它如何能在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喧嚣尘上的电视机市场拔得头筹?
以品牌建设加垂直整合破解同质化迷局
经历过国际化的涅槃,去年实现扭亏为盈,今年就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无疑是给前几年还高喊“TCL国际化战略必以惨败告终”的某些学者以当头棒喝。TCL在年销量达到1500万台以后已经进入世界电视厂商第一阵容,目前全球也只有三星,TCL,LG三家能达到这个水准,除LG因质量和服务问题在华业务大幅萎缩以外,两大厂商成功的关键都是能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以全产业链优势推动品牌建设,从而产生出高区隔性,专注于价值创新而弃绝价格战。
李东生对价格战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在一个技术周期内同质化在所难免,但同质化不必然导致价格战,那就相当于假设所有参与竞争企业的生产率相同。那些喜好贬低中国制造企业的专家最易犯的错误,是误以为差异性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这样幼稚的观点早在信息革命发动前就已被摒弃。
统计学数字也可以告诉我们,每一次推动行业变革的都不是新技术,而是对老技术的创造性应用;高科技企业最多只能为经济增长贡献十几个点,在发达国家,销售额和利润增长最快的半数以上是传统制造企业,三分之一是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像麦当劳和星巴克。
有别于商学院教授的时髦观点,李东生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产业链效率”,而不在于关键技术。今年华星光电已提前实现满产,并开始着手重组华映,预计不久将实现面板,模组,整机垂直整合,产生规模优势的同时即能取得关键部件供应和渠道的成本优势。
TCL不只满足于掌握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控制权,而要在完成垂直整合后将更多资源投入组织结构优化。
从资本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
年初有行业专家提醒李东生,2013年资本市场可能继续低迷。他说不管融资环境怎样变化,TCL都要专注于“产品突破”,使TCL成为知识密集型的创新型企业。
人力市场结构能支撑李总的观点,发达国家的知识工作者比占已经超过体力劳动者,资本主义市场也完成从制造市场向服务市场的转型,正是看清楚这一全球性变革趋势,李东生才反复强调要做“开放型企业”,重视体验和服务。技术上当然要有卖点,比如新推出的“云图”就号称“全球最智能的平板电视”,但像苹果和谷歌那样以设计为核心业务的企业一样,要想取得规模与利润的均衡不能光靠参数升级。
能不能在百花丛中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就必须在远高于同行的性价比之外,开发出与硬件完美匹配且具有独适性应用,说白了就是我有的别人没有,或者想学也学不了的功能,设计或模式,但产品又必须有能创造出超大出货量的普适性,二者综合为“个性化的大规模生产”,它再与服务相结合,就有机会成为吸引大家排队购买的商品,当它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升为一种文化甚至宗教,其它厂家就很难与这种价值创新相匹配。
2013年TCL将以价值创新创造更高的品牌溢价,与好莱坞等娱乐产业合作产生高文化附加值,持续为TCL品牌注入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竞争元素,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完善智慧家电和云生态系统,在稳固TCL中国电视制造业领导者地位的同时,向全球电视霸主宝座发起冲击。【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