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观察:联想收购RIM既无可能更无益处
智能手机大厦建在流沙之上
联想1月份两大利好消息的根基都很不牢固,一是管理层宣布智能手机业务将实现盈利,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三星成为中国第一;二是表达了对RIM的潜在购并意向。
有评论感叹“中国投资机构的钱为啥这么好骗”,因为这两个因素显然都很含糊,众所周知,联想从初代“乐Phone”发售至今就一直亏损,杨元庆上季度再一次表达了要使智能手机业务扭亏为盈的决心,但外界尚未看到联想手机有任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的迹象。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90%归苹果和三星所有,不是因为两家企业有多么过人的设计或高端配置,而是因为二者同为硬件的设计兼供应商。尽管三星的软件研发水平长期受人诟病,但它是智能手机CPU,显示屏,电池等核心部件的主要生产者。
智能手机的主要利润归于硬件供应商,对此证券公司无不心知肚明,所谓“中华酷联”其本质只不过是那些具有生产设计能力之上游企业的“经销商”(它们充其量只是苹果三星在各国的‘销售公司’),能像富士康那样拿到十几个点的代销利润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鉴于此,联想牺牲利润抢下15%的市场份额意义不大,因为硬件定价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中,而使整机厂商获取溢价的唯一资本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够,或有希望在可见的未来具备。
成功收购RIM的机会很小且弊大于利
联想收购RIM有两大阻力,它们不是不可克服,但会让整体收购价格水涨船高。首先,投资专家和一般消费者对黑莓10的前途普遍乐观,毕竟世界上只有iPhone从硬件到系统都是自主设计,其它品牌要么抓苹果剩下的市场空隙,比如大屏和高参,要么只好跟风,“巴菲特买啥我买啥”,因此无论黑莓,三星,诺基亚,只要具备一个能“抓人”的设计特点就有赚头。RIM昨日收盘已暴涨到17.74美元,加上整体收购所带来的溢价,将大大超过联想的支付能力。其次,RIM与美国政府有很多保密项目,虽然号称“只出售硬件部门,不涉及服务和技术”,但考虑到当初索尼就曾因主机芯片采用与导弹芯片相似的技术而被限制出口,更别提将整家公司打包卖给竞争对手了。
另外,即便收购成功,RIM日渐萎缩的硬件和服务业务也更有可能成为联想的负担而非资本。杨元庆说的很直白,“并购可以创造增长”,这种理论也就是最为顶级投资家所憎恶的“拿股东的钱增加管理层的权益”,代价无非是股东所有权稀释,债务负担加重,回报率降低这么几种糟糕后果。投资者显然更看重,起码是更应该看重企业自身的增长潜力,而不是一味通过并购粉饰账面,管理层个个拿着百万年薪,股息却未见得跑得赢通货膨胀。
小结:
非常明显,企业很难通过并购获得,或者增加核心竞争力(除非你是GE或波克夏),而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即便达到99%也不代表它一定就能盈利,除非它的硬件,系统,应用程序能够自给自足。收购IBM-PC并没有使联想获得高端的人才和技术实力,不久PC就成了夕阳产业。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认为只要联想管理层稍有理智,或者还在乎股东的利益,它就绝无可能收购日薄西山的RIM黑莓。【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