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350%年利润增长率难阻扩张步伐
但中国的零售业面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时,不是把它当做提高效率的工具,而是采用防御性的投资战略,一方面跟电商抢市场,非要分个你死我活;另一方面又要两面下注,为卖场崩溃留好后路,所谓“追二兔者不得一兔”,苏宁易购和库巴的窘境证明这种朝三暮四,瞻前顾后的谋略在中国危机四伏。
苏宁易购本身已成不良资产
苏宁易购的亏损不曾出乎意料,它本身就是为了应对淘宝和京东的威胁推出来的半成品,并未将这一模式吃透并作出远景规划,投资基础小,本钱只有5000万元,苏宁电器只占3000万,相比于苏宁电器在2012年动辄单笔58亿元融资,以及京东单笔18亿美元贷款,这么点儿投入不难让人联想到空手套白狼。
苏宁和国美属于传统的负债经营,杠杆扩张型企业,每次只投入一点本钱,以高市占率和牌子作抵押巨额借贷,再用借到的钱进一步扩张,好比苏宁易购拿手的“零元购”活动,当时就有专家质疑它是“不正当竞争”,它的定义是,以不产生利润的价格销售,就属于不正当竞争。它的财报显示,少数股东权益由开业时的2000万元,暴跌至-5000万元,2012年亏损额约为3亿4千万元,相当于单季亏损8000万元以上,与当当和京东处于同一级别。
但巨额亏损也不能阻止苏宁扩张
问题是,苏宁易购造了这么大的豁口,却并未停止前进的脚部,反而斥资4亿元收购了年销售额只有16亿的红孩子,综合考量它对易购的规模贡献和所要再投入的运营资金,显然不值这个价钱,因此中小股民就想知道,单年二十多亿的缺口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补上?而且是在不能保证稳定利润增长的前提下?
如果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声称“我们已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请不要相信,因为2012年300亿的销售目标他最后只兑现了152亿,略过一半,而且是在负债上百亿搞大跃进的基础之上。投资的基本原则是,除非投入1元钱,能得到高于一元钱的回报(苏宁易购的股东每付出1元钱,能得到-2.5元回报),否则不仅不应该继续扩张,而应回购股票和债券并向股东派息。苏宁158%的规模增长率只是一个噱头,它的利润率事实上以每年-350%的惊人速度实现了高“增长”。中小股民可能会关心,它的钱哪去了?损失谁担?
答案很简单,与卖场经营的思路相同,风险由供应商承担。供应商每年要向苏宁巨额押款,这笔钱在供应商反映为“应收款”,在苏宁则相当于无息贷款。像封建社会的老鼠会,或现代美国的“庞氏骗局”,苏宁占用厂家大量现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却不必向这些“股东”承担任何责任,因为本着“有限责任”的原则,苏宁的供应商相当于每年购买大量的“苏宁无抵押低息债券”,它们当然不希望苏宁被清算,所以只好继续为它担保进行更大规模的融资,除非苏宁可以改善经营状况,使易购扭亏为盈,适当收敛规模,否则这对投资者,苏宁,供应商而言都是危险的游戏。【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