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口碑观点 >> Groupon巨亏 流量变现模式风险莫测

Groupon巨亏 流量变现模式风险莫测

口碑家电网  2013/3/1 13:42:10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3-3-1) 今天Groupon正式发布将其创始人兼CEO安德鲁梅森免职的消息,尽管这并不出乎投资者的意料之外,但还是给中国那些已经上市和以上市为目标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这些企业的老板兼管理者们,以深深的震撼,它的警示作用比经济意义更大些,即昭示了被中国公司寄予厚望的一种商业模式的失败:拼炒作,拼上市,拿投资人的钱补贴自己,再借着上市的招牌和一些华而不实的数据(KPI),坑客户的宣传费以自肥。

流量变现模式风险莫测

网络公司成长过热就有沦为老鼠会的风险

即使美国已经历过两次互联网热潮,巴菲特也没给网络公司投过一毛钱,理由有二:首先,投资者只看到了庞大的网民基数,但广告的转化率一直很低,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都在亏损,说白了就是谁都知道银行里钱多,但能打劫成功者寥寥,有市场不等于你就能享有市场,互联网根本就不是一种真实有效的商业模式,网络不是炼金术,那些在网络之外赚不到钱的企业,连了网也只有赔钱的份儿。

其次,少数几家特别成功的网络公司把这个版块儿炒得太热,谷歌,亚马逊,Facebook们的传奇故事使投资者和企业客户过于迷信“流量”和“注册用户数”这两项虚幻的指标。他们梦想把流量和注册用户数当成直接变现的工具,谈业务时也是靠这些指标去忽悠企业,而根本不考虑网络公司究竟能指望什么服务,去提升企业的商誉,巩固顾客粘合度,最终使销售额和净利润得到同比大幅提振,高股价和高上市率是股票市场对这种预期的反映,证券公司为了赚取佣金大肆夸张上述预期,误导了投资者,多数企业客户只能跟着潮流走,“组织惯性”决定了只要几家大企业加大了网络营销费用,其它企业就出于对个别人独占市场的恐惧而被动跟进。

按照索罗斯的理论,网络泡沫与热钱流入美国的原理相同,企业客户和投资者只会在过热期间被暂时蒙蔽,但如果企业的长期效益没有改观,却要承受越来越重的营销成本扩张和与网络公司分成的负担,它们也许会意识到营销策划的效率与你采用何种渠道非直接相关,随着利润的继续下降和一些资本出逃,趋势又将反转,尽管企业客户可能由于之前铺得摊子过大或见不得销售额重挫(但净利润可能回升),而不会一下子大幅削减网络投入。

Goupon救赎之道是增加企业客户回报

Goupon是美国最大团购网站,且占有美国7成团购市场份额,去年四季度即使净亏损增加,北美市场销售额却依然成长了一倍有余,它的阵地还在,既然知道毛病是出在服务和效率上,不用在模式上做出太大调整就极有可能起死回生。

之所以开除CEO在瞬间就起到了提振股价的作用,是因为投资者相信Groupon最严重的还不是经营层面的问题,而是管理层心术不正。国内媒体经常说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多么多么发达,管理层对企业和股东多么多么负责任,但其实美国的创业者一样有不少抱着上市发财的投机心态,梅森私吞了初期募股的大部分收益,又在指标上造假,摆明就是利用公司短期高市值让自己捞足油水。 

投资者和企业客户只被他当成敛财的工具,高股价要有高增长来支撑,他就得创造出更多的客户,所以即便他很清楚团购网站有可能像保险公司一样,签单越多亏损越多,他还是不得不一意孤行地把帐做得更漂亮去取悦华尔街。相反,企业客户在 Groupon上的大笔投入换来的只是低利润甚至零利润,以及习惯了高折扣的滚滚人流和经不住考验的虚假销售额 一旦停止打折或折扣力度达不到预期客人又不光顾了,团购网站将网络泡沫的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Goupon的衰退给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警示是,不要整天只想着怎么拉客户,怎么跟客户要钱,怎么靠忽悠和虚假数据拉到更多投资,而应该终日反思,你的企业客户怎么通过你的服务节约成本,投资者怎么通过资本利得和股息,而不是击鼓传花赚更多的钱。市场经济不应该是零和博弈,但如果互联网公司都整天只想着让自己发财,对客户有机会就刮一笔,而不关心它们真实效益的提升,那么最后不止团购网站,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只有死路一条。【C.C

    

来源:口碑家电网

标签
Groupon
团购
互联网公司
发布:平凡   作者:常丞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相关阅读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