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标准出台 彩电业迎来超高清时代
4K超高清UHD电视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通过口碑家电网与行业专家,尤其是那些电视产业巨头的研发总监,经理人员的交流得知,4K超高清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之所以看上去普及率低下,主要毛病出在供应链和营销环节,加之技术标准缺失,片源短缺,普通消费者鉴别困难,所以尚未如去年720P那般呈现出爆发的势头。
价格被巨头挟持,误导营销削弱消费者信心
根据口碑家电网几个月来的市场跟踪,调研,发现4K超高清电视不能普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三星,索尼为首的产业巨头为了收回在研发和营销上的投入,做高品牌档次,第一批推出的4K电视都是84寸,同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灌输“UHD针对大屏幕开发”的错误观念,而无视当时市场上已经能见到50寸和39寸产品的基本事实。我们对所有参与竞争的4K电视厂商做过调查,28寸,29寸,39寸的量产计划都已提上日程,而已经量产的55寸和84寸两个尺寸,TCL,长虹,康佳等国产品牌的价格稳定保持在1万元左右,只有索尼达到了惊的人近3万元高价。
84寸电视,海信,康佳,创维的价格在8到9万元,三星创造出最为恐怖的品牌溢价,用陆刃波的话叫“用卖游艇的思路卖电视”,要价25万元,于是相应的打折力度也够狠,动辄降价个几万块它也依然有很高毛利。定价混乱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人们不理解同样的技术标准怎么能在商品化后差出三倍价格。
第二个原因是缺少片源,三年前刚推出FHD时也有同样的问题,不买蓝光,1080P就没意义了,网上片源号称达到1080P的鱼龙混杂,有的确实能达到,但大部分放在50寸以上的电视上就变模糊了,这个FHD就没有意义。2K填充到4K的技术,就是能把2K片源变成70%逼真度的4K影片(TCL能还原到90%以上),TCL做的比较成熟了,可以暂时解决片源不足的问题 – 当然未来还是要等着UHD影片发售。
卖不动的主因还是缺少标准
前两条很够分量,但最重要的还是没有一个判断何为4K超高清电视的客观标准。没有标准,国家就没法监督,电视市场就是“机会主义”的,就是我有机会就坑你一笔。有专家指责三星依仗品牌和供应链优势赚取暴利,其实公平讲毛病不在三星身上,因为品牌溢价也是经过市场选择的,三星在研发上有优势,同时又是OLED的主要供应商,它压缩产量别家企业就出不了货。在三星自己不缺销路的情况下,它也要优先供应自主品牌,比如说SmartTV和Galaxy热卖,而且它预期一个长期的上扬走势,三星就垄断OLED的产量,别的企业除非自己有生产线,成本就会立即水涨船高,另外营销投入要与产能和研发相匹配,所以它那么高的品牌溢价,以供应者的角度也算不上过分。国内企业不是没想过供应链的问题,但TCL投资华星光电时还是遭到普遍的怀疑和嘲笑,如今它的销量达到全球每年1500万台,足以证明李东生的投资眼光在国内确实鹤立鸡群。
领头的企业有责任建立标准,负责监督的部门有责任帮它建立标准。有人质疑TCL,工信部,电子商会联合推出4K标准是TCL想“抢戏”,要出风头。不否认也有这方面因素,因为商战首先是营销战。陈冰峰对记者透露,TCL对4K全线布局已经开始了,它当然要当出头鸟,尤其赶上“乐视乱入”的节骨眼儿,建立标准是产业升级的标志,别人都不挑头,我来挑头就顺便有益于营销和品牌建设。但也不能忽视与国家合作建立标准的风险,你要和政府搭伙就得将全线4K产品送检,这正好是那些技术不过硬,总想浑水摸鱼的企业要极力避免的,否则中国家电业的骗补乱象又从何而来?
新出台的标准具有多少有效性,能被接收到什么程度,以后要朝哪个方向改,改到什么地步,还需要长期研究观察。为此口碑家电网也会与已经推出4K电视的八大品牌保持紧密的业务合作,力争在第一时间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真实的报道,和可信的选购建议。【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