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口碑观点 >> 何春梅:家电业“零补贴”大考

何春梅:家电业“零补贴”大考

口碑家电网  2013/7/2 14:52:31
分享到:


    (口碑家电网-2013/7/2)

     陷入骗补风波的中国家电业如今正遭遇一场诚信大拷问。

  6月20日,国家审计署的一项审计报告,将格力、格兰仕等八家中国知名家电企业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审计结果显示,八家家电企业通过多报销量等手段,骗取国家节能补贴总计9000多万元。其中格力涉案金额最高,达2157.76万元。

  涉案家电企业大都是行业领导者,虽然家电企业骗补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但报告依然让业界感到震惊。资本市场反应尤为激烈,家电板块在6月24日收盘跌4.43%,跌幅居前。

  6月25日,格力首次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澄清声明,承认公司对经销商管理环节存在疏漏,但否认公司存在骗补行为,称曾主动放弃近6亿元补贴申报。

  虽然业界认为国家的节能补贴制度设计本身存在漏洞,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去干预完全竞争的家电行业“吃力不讨好”。但格力的这份声明,并未得到业界的理解,相反引来业界对其“踢皮球”、“不负责任”等质疑。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财新记者表示,格力与经销商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格力有责任将其管理好,“出了问题格力不应只是力图卸责,而是应该道歉,然后提出整改措施,对相关涉事者进行处罚。”

  刘步尘进而表示,“骗补”报告发布至今已过去一个星期,部分企业做出了回应,给出了解释;部分企业则继续哑然失声,试图蒙混过关。遗憾的是,公众至今没有看到任何一家涉事企业公开道歉,做出整改承诺,处理责任人。中国企业的诚信大考,在这次骗补面前集体得零分。

  这是自今年6月1日节能补贴政策结束以来,彻底告别财政补贴刺激时代的中国家电企业,直接面临的第一场有关节能补贴政策的冲击波,业界认为要消化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至少需要3-5个月的时间。而随着家电市场全面回归“零补贴”时代,已经被提前透支的中国家电市场,未来走势更不容乐观。奥维咨询AVC)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的家电市场,要保持10%—30%的增速几无可能。一方面刺激政策退出了,另一方面宏观环境也越来越严峻。

  “今年中国的家电业是高开低走,还是只会经历当前两三个月的阵痛期,业界争论挺多,可能要等到7月底才能看清楚,不过最近三个月的阵痛期是在所难免的。”长虹多媒体总经理徐明对财新记者表示,当前的中国家电业正遭遇“内忧外患”,未来或将面临更加惨烈的价格战、营销战、海外战。

  节能惠民政策结束以后,翘尾效应很明显。据徐明介绍,为了抓住节能补贴的尾巴,今年五月,几乎每家家电企业都大肆促销,五月各家企业的销售增长也很明显,“每家企业最少都有70%的增幅,长虹翻了一番。这是市场透支的结果,未来几个月对家电市场都会有很大影响。”徐明称。

  张彦斌分析称,从业绩来说,政府补贴的存在,使得企业利润有一定的保障。政策退出后很多企业为了市场,提出自己补贴。“企业自己补贴就得自己掏腰包,说白了就是让出利润来换市场,业绩压力必然会增大。”而从政府层面来讲,一些企业对政府的补贴政策不领情,也使得政府再出台刺激政策的难度加大。

  张彦斌认为,随着家电补贴政策的退出,家电业动辄增长20-30%增长率的好时光将成为历史,未来家电业将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要市场的平稳发展期。

  他表示,家电是大件耐用消费品,不论从生产还是消费角度来看,都属于对资金依赖度比较高的商品,社会资金一旦紧张,必然会传导到家电行业。因此,外部经济环境对消费者的作用是立竿见影,从而可能对接下来的家电市场产生冲击。另外,与家电紧密相连的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还在延续,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徐明分析认为“短期增长有难度,赚钱也有难度,但家电企业还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因为没有其他招数。”他认为,未来家电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残酷。各家企业在促销推广的力度上会更大,价格战也会打得很惨烈。现在各家企业都在搞促销,推广新产品。接下来极有可能出现库存增加,价格继续下调。

  补贴政策退出之后,家电企业从产品结构到市场扩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变革。

  徐明对财新记者分析称,未来中国家电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市场会有一个基本的需求量,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产品结构都会调整。以彩电为例,从销量上看销售数据会下降,但是“总面积”会有增长,比如以前32寸彩电居多,现在则是46寸,其价值会更高。

  张彦斌分析称,补贴政策退出以后,对彩电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彩电产品从非节能到节能,在成本上的投入比较小,技术难度也不大,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白电产品要提升到2级能效以上,需要的成本就更大了。

  最近几年来,中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中高端产品销售比重显著提升,曾经的低端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产品能效门槛持续提升,能效等级从五级提升至三级,且一直处在动态上涨轨道之中;空调冰箱、电饭煲等大小家电产品通过结构调整,产品售价显著提升,部分产品均价上涨达到10%—20%左右。

  而后补贴时代的空调行业在产品策略上也将做出调整。比如会退回到主推3级能效产品上,因为3级能效产品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最具性价比的。而彩电企业可能会保留大部分高能效产品。张彦斌分析称,以业绩方面考量,从白电来看,退回到3级能效产品后,盈利能力会有所下降。因为,产品越是高端其利润越丰厚。因此,这一调整对规模企业的影响会更大。

  家电行业发展至今,步入成熟期的品类逐渐走过了新置需求大规模增长的阶段,行业需求特征体现为二次购买和消费升级。面对国内可预期的大量库存以及“不赚钱”的担忧,家电企业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徐明分析称,“当前大家都在狠抓海外市场,虽然全球经济形势也不好,但从CRT时代到平板时代,过渡期还在,还是有很多机会。”徐明称,以前很多二三线品牌聚集的海外市场,未来或将被大企业抢过来。这些靠价格差来打市场的二三线品牌下半年将出现关门潮,而大企业在抓海外市场方面的力度也会更大。

  产业在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家电出口增速出现回升态势,其中,空冰洗出口景气度最高,电视次之,小家电出口景气相对不佳;对于2013全年出口预期,空冰洗信心最强,电视其次,小家电依然相对较弱。总体来看,家电行业出口呈两极分化趋势,主营空冰洗的龙头企业优势明显,而经营小家电的中小企业压力较大。

  此前,由于补贴的存在,部分区域性中小厂商有了一定的存活空间。而随着补贴政策的正式退出,以及下半年变频空调及平板电视新能效标准的出台,一些落后产能无疑将会被淘汰,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说竞争优势将得到强化。不过,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

  张彦斌分析称,挑战首先来自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对行业的影响。如彩电行业的OLED,空调、冰箱、洗衣机的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的升级;第二是互联网企业对家电业的冲击。比如近期的热点,乐视TV超级电视进军传统电视行业;第三、综合性家电解决方案的流行。以往家电产品几乎是割裂的,今后在市场有可能不再是单一的买某一种家电,特别是首次购买,基本上都是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业界也认为,当前家电业面临的困局并不可怕,在市场经历短暂下滑之后,长期来看,家电业未来将进入一个消费方式主导、消费者主导、家电厂商主导的市场化的正常轨道。

 

      备注:本期专栏本文作者为:财新记者何春梅

 

    

来源:财新网

标签
家电
补贴政策
发布:文新   作者:何春梅
分享到:
喜欢人数(0)
下一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整合营销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家电派社区

商务合作:010-85865106-8003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编辑邮箱:edit@eapad.cn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