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战:我和你PM2.5的距离将要缩短
9月2号,治理雾霾,渴盼蓝天,北京向PM2.5宣战!,按照国务院要求,北京明确今后5年清洁空气治理目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市将5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分解为84项具体任务,今天向全社会公布。大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建筑,小到取缔露天烧烤、加强道路清扫,显示了北京治理PM2.5的勇气和决心,也令人增添了“还我蓝天”的信心,这虽然是一场持久战,但我和你PM2.5的距离终于有希望缩短了。
北京的这一举措,治理PM2.5的四大领域——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与工业污染的第一责任者,都指向了政府及其行政部门。此次,北京的“宣战”之所以让不少人感到有新意、有力度,在于每项具体措施之后列上了牵头单位及责任人、责任单位,共涉及42个委办局。其中,环保部门牵头或参与牵头的不足项目总数的1/3,大大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更为关键的是,“行动计划”提出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适时向社会公布,并实行“一票否决”,这无疑极大提高了“行动计划”的执行保障能力。但政府的行政管理毕竟不是万能的,治理PM2.5当然需要发挥市场作用。令人欣慰的是,在北京的“行动计划”中,这一点有所体现,明确提出要“创新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自觉减少污染排放”,并列举了差别化水电价格政策、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排污费征收政策、污染企业淘汰退出污染治理工程的资金补助政策、排污许可证和排污交易制度、企业环保“领跑者”制度、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等六大优先领域。可以说,在行政力量的基础上,加大市场杠杆,使企业在减排方面有了利益导向。当然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污染者”。治理PM2.5,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何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公众参与,如何激发市民“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的热情,践行绿色生活,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对治理PM2.5而言,至关重要。
雾霾污染面前,民众该如何保护自己?遇上雾霾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晨练,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外出回家,要及时洗脸、洗手、清理口鼻。同时,尽量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并注意调节情绪,清淡饮食。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及润肺食物,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但是从根本上讲,雾霾是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来了,我们惹不起,更没处躲。所谓防护,不过是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举措。要想真正减轻雾霾危害,除了配合北京的这一有力措施治理污染源外,每个人也应从低碳生活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