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买账 智能冰箱功能再多又有啥用?
在家庭互联网的概念刺激下,智能化、网络化风潮正从家电行业的彩电产品迅速蔓延至白色家电,智能冰箱则被推至风口浪尖。
据悉,海信将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上海家电博览会上发布新一代智能冰箱产品,这款产品号称在延续原来食品管理、健康管理、菜谱推荐、远程控制、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多项行业前沿的技术和应用,将极大地增强冰箱产品与外连设备的互联互通。
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美菱电器,在2月19日发公告称,美菱电器将于2月26日召开新一代智能冰箱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的智能冰箱产品将在2月底上市。美菱电器称,2013年以来公司基于自身的战略发展需求和经营需要,研发了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冰箱;美菱新一代智能冰箱与之前的智能冰箱相比,采用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识别最新技术,具有食品管理、菜谱推荐、远程控制、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
在海信、美菱两大冰箱品牌的推动下,今年年初的智能冰箱行业显得相当热闹,貌似给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结束之后相对疲软的冰箱市场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智能”的概念在冰箱行业已经出现好几年了,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用户体验不爽”,厂家一厢情愿地往冰箱上强加一些用户不感兴趣的繁琐功能和配置,“智能冰箱”就诞生了。
例如,海信在2012年推出的博纳智能冰箱,在号称是一台物联网冰箱的同时,其最大的“亮点”就是给冰箱门上镶嵌了一台廉价平板电脑,这种华而不实的产品最终未获消费者认可;美菱在2012年11月对外发布了雅典娜智能二代冰箱新品,声称实现了冰箱的“食物管理、远程控制、语音控制”三大功能,不过,这款满足不了用户真正需求的冰箱的市场反应淡漠,如今基本销声匿迹;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海尔在2010年发布的物联网冰箱,在国内物联网相关配套产业(例如RFID电子标签)缺乏的状况下,最终在用户买回家之后只能作为摆设。
所以,此次海信、美菱不约而同地即将推出的智能冰箱,与之前的失败之作相比,到底是换汤不换药,还是会在用户体验和功能突破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笔者认为,智能冰箱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内置什么样的电脑芯片,采用什么样的显示屏,或者装有什么样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这都是次要的问题;真正的智能冰箱应该在“人与食物的交互方式”、“食物管理”、“消费者体验价值和满意度”方面做出颠覆式创新,让消费者感觉到智能化和网络化没有成为生活的累赘和负担,使消费者从琐碎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傻瓜式的便捷操作享受高品质的厨房生活。
例如,能否有这样一种智能冰箱——在食品外包装的RFID电子标签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中,依靠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来让用户随时掌握冰箱内各种食品的数量和保鲜状况,通过向手机、电视发信息来随时提醒用户哪种食物的保质期快到了,防止由于食物过期而导致浪费,有效地进行“食物管理”,能够为用户节省资金和带来身体健康。
这样省心、省事、省钱的智能冰箱,至少目前还没出现,海信、美菱、海尔能做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