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口碑观点>>到底该怎么看海尔“在飞行中换发动机”?

到底该怎么看海尔“在飞行中换发动机”?

2016/5/4 10:06:43 来源:自媒体    作者:刘步尘 手机扫描分享
明星编辑:
    

(口碑家电网-2016-05-04)4月28日,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2015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97.48亿元,同比下降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降19.42%。

很多人关心这一业绩怎么样?作为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我的总体评价是:基本符合预期。

依据何来?四个方面:

第一,放在整个家电行业大环境下看。2015年是中国家电行业整体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几乎所有产业均出现了下滑,“覆巢之下无完卵”。

第二,与同行比。一直以来以绩优股形象存在的格力电器,2015年营收下降29.04%,净利下降11.46%,情况比青岛海尔看起来还要严峻。

第三,要看海尔集团全貌,而不是只看其中一部分。2015年,海尔整个集团实现营业额1887亿元,同比下降6%;实现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20%。从整个集团层面看,应该说业绩还是不错,尤其利润。

第四,这一成绩是在海尔集团实施大变革背景下取得的,实属难得。目前,海尔仍处于传统管理模式向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全面转型期,其基于“人单合一”基础之上的新管理模式引发全球管理学界关注,甚至被国际管理学界寄予厚望,期待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低效率管理的“终极解决方案”。

这实际上意味着,海尔同时承担了两个责任:一个是自我发展的责任,是企业自身责任;一个是新模式探索的责任,属于社会责任。两个责任一肩挑,海尔肩头的担子比别人重很多。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人逼迫张瑞敏必须承担管理模式变革的社会责任,没错,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格局及使命感,好比没有人逼你做慈善,但是你会主动去做一样。

事实上,当你站在更高角度观察海尔变革,你会有新的发现:海尔企业变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几乎同步,且内涵高度相似。

海尔变革,是期待找到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与发展模式,张瑞敏变革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我们不能用蒸汽机时代的管理模式管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该拥有属于它自己的管理方式。

中国社会亦如此,过去多年,我们走的是粗放式增长,能源及环境代价沉重,这种增长方式已不适合今日之中国,怎么办?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且必须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种转型是有代价的,即中国GDP增速放缓,从当年的百分之十几到今天的百分之六点几,甚至更低。既要改革,又不能硬着陆,你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慢下来。

我坚持认为,中国GDP增速放缓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有助于我们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有利于我们的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河流更清澈。

什么叫战略?战略就是你不仅要考虑今天,还要考虑明天,甚至你愿意为明天付出今天,这就叫战略。为企业缔造一个什么样的明天,是判断一个管理者是企业家还是商人的标准。我一直认为,那些两眼盯住今天的管理者,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精明的商人,上升不到企业家的高度,更上升不到战略家的高度。

最近,有人对张瑞敏推行的海尔变革提出异议,某些结论还相当尖锐,我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认为批评是坏事,说明中国管理学界愿意和海尔坐下来一起思考。过去多年,本土管理学界对海尔变革基本上抱持“壁上观”心态,反倒是西方管理学界对海尔变革做出了积极响应,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我坚持认为,不要把海尔管理模式变革看做海尔一家的事情,海尔探索事关所有企业的未来,无论本土还是海外。须知,张瑞敏做的是一种模式设计,而模式关乎所有企业存在的状态。

事实上,张瑞敏自己也承认海尔变革仍在路上,而不是已经到达终点。在2016年初的一个演讲上,张瑞敏说,“海尔要容许外界的批评,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海尔已经成功”(大意如此)。

对于旁观者而言,我们理应给探路者更多的包容与理解,这是对探路者应有的敬意。

从海尔的角度来讲,应对外界议论持平常心,这也是企业自信的表现。

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发现外界对海尔的批评,基本上都是战术层面的,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批评海尔在变革过程中产生了太多新词汇,无助于外界理解。批评者举例称,“小微”、“交互”、“引爆”、“还原”、“穿刺”、“协同”、“日清”、“人单合一”、“人单酬”、“拐点酬”,等等概念,不如任正非“让听到炮声的人决策”的说法更接地气。

对此,我有一定体会。我在一篇关于海尔变革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在新模式之下,企业即“平台”经营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了,但是这部分成本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小微公司层面,我称之为“成本转移”或“风险下移”。有读者给我留言,说这段话有一处笔误,把“微小公司”写成了“小微公司”。显然,这位读者不知道“小微”一词是海尔制造出来的新概念。

该怎么看待海尔不断创造新概念这一现象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海尔要把一个传统企业改造成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原有概念显然无法准确解释企业“新常态”,创造新概念并用新概念对企业进行解释,显然是最佳路径。事实上,官方也有类似做法,比如2015年以来极为流行的“供应侧改革”一词,就是官造新概念。

事实上,“自主经营体”、“小微”、“人单合一”这类概念经过海尔多年传播已为外界所接受,李克强总理就多次点赞海尔创业小微,就很能说明问题。

二是批评者认为,“海尔的小微化肢解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削弱了企业整体的价值”。这个又怎么理解呢?

我的看法是,这个可能和外界对海尔当前的运作模式不太了解有关,是出于善意的担心,认为海尔过度倚重小微公司,有可能造成企业整体实力分解,无法集中力量干大事。对此,我倒是觉得他实际上提醒了海尔管理层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小微公司是不是越多越好?以及如何平衡小微公司与集团大平台之间的关系?

海尔管理模式变革不同于以往任何企业的调整与重组,它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是对传统企业解构之后进行破坏性重组,意在架构一个全新境界:员工即组织。这被全球公认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趋势。一般认为,只有新生代互联网公司才敢这么干,海尔作为一家传统时代走过来的企业如此大胆,难免为人所担心。

三是批评海尔研发投入不足。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想建立产品绝对竞争力,就必须架构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华为被认为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有媒体报道称,海尔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和海尔较少对外公布年研发投入有关。我了解的情况是,海尔研发年投入不低于50亿元,是中国家电行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三家企业之一。事实上,海尔已建立了一整套研发体系,企业未因为小微化而忽视技术与研发的作用,小微公司发现并捕捉用户痛点,进行有针对的微创新;重大技术攻关及研发资源仍集中在集团层面,在基础技术、前沿技术领域,海尔已建立较强研发能力。近年来,海尔涌现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就是证明。另外,海尔与一些国际企业共建专利池,属于顶级技术布局的范畴。

近年来,公众都很期待中国尽快诞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企业,海尔是被寄予厚望者之一。人们认为,中国不仅应该向全球输出卓越的产品,还应该向全球输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因此,公众对海尔变革应持理解与包容心态。我个人甚至认为,海尔推行的企业变革,不少观念和思维对推动中国社会变革都具有启示意义。

总之,一个优秀的管理模式应该对公众批评持欢迎态度。我很欣赏同样是“青岛特产”的范冰冰说过的一句话:“我能承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受多大的赞美”,我把这句话送给海尔。

责任编辑:王国伟

标签
海尔,张瑞敏,人单合一
分享到:
下一页

关于我们 |网站招聘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 |站点地图|口碑家电网 |社区论坛 |商务合作:8610-56180475 |频道合作:QQ:1476374124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口碑家电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15790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958